阅读历史 |

第58章 蒸汽机问世(1 / 2)

加入书签

巴蜀之战的胜利,让大秦上下振奋不已。李宪的威名如日中天,在长安城中更是无一人不为这场大捷感到自豪。为了庆祝此次大捷,李宪决定在皇宫中大摆庆功宴,犒赏众将士,同时显示大秦国力强盛,安抚民心。

庆功宴当天,长安城张灯结彩,宫中一片喜气洋洋。

宫殿内,富丽堂皇的御宴厅被装饰得金碧辉煌,红色的绸缎与灯笼在大殿上方摇曳。百官和众将齐聚一堂,个个衣冠整齐,气氛十分热烈。大殿中央的长桌上,珍馐美味摆满,佳肴美酒溢香,乐声袅袅,舞者在宴席开始前翩翩起舞,仿佛预示着大秦的繁荣盛世。

李宪身着皇袍,威严而不失从容,端坐于主位之上。燕青柔皇后坐在李宪旁边,眉目间虽柔和,但从容端庄。她怀有身孕,脸上微微带着一丝倦意,却依旧神色宁静。

李宪举杯,向众将士致辞:

“此次大捷,实赖诸位将士与朝臣之功。巴蜀乃天府之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今我大秦得此地,实为国运昌隆的象征。朕深知,巴蜀之战胜非易事。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方能成此大业。”

李宪话音落下,全场轰然响应,众将士纷纷举杯高呼:“愿为大秦肝脑涂地,愿为陛下效死力!”

李宪笑意浓重,举杯一饮而尽。随后,他目光扫视全场,眼中精光一闪,继续说道:“今日这场庆功宴,既是犒赏众卿功劳,也是昭告天下,大秦将继续开疆扩土,立不世之功!”

宴席上的将领们听闻此言,顿时心潮澎湃,纷纷向李宪拜道:“陛下圣明,我等愿效死力,誓为大秦再创辉煌!”

宴席逐渐热闹起来,酒过三巡,众人已然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

在一旁,皇后燕青柔轻声问李宪:

“陛下如此豪言壮志,是否已经有了新的打算?巴蜀虽定,但眼下尚需安抚民心,以防有异动。”

李宪目光深邃,轻轻点头:“皇后所言极是,巴蜀确需稳固,但朕心中另有一盘大棋。如今巴蜀在手,下一步便是稳住南方,慢慢蚕食东边的大乾与楚国,伺机而动。只要能一举歼灭他们,大秦便能成就千秋霸业。”

燕青柔微微一笑,温柔说道:“臣妾相信陛下定能如愿。”

正当两人谈话间,芈月带着笑意款款走来,她身穿华丽的长裙,步伐轻盈,眉目间尽显妩媚动人。她向李宪与燕青柔行了一礼,眼中带着一丝别有用心的光芒。

“陛下,皇后娘娘,臣妾恭祝大秦国运昌盛,陛下万寿无疆。”芈月的声音柔软动听,却带着一丝刻意讨好的味道。

李宪点了点头,神情淡然:“皇贵妃快请起。巴蜀已定,皇贵妃与后宫众人也应感到安心了。”

芈月起身,轻轻一笑,眼波流转:“巴蜀之捷,皆是陛下英明神武,臣妾心中无比敬仰。今日臣妾特意为陛下准备了一盏美酒,愿陛下长寿安康。”她说完,轻轻端起一杯美酒,递到李宪面前。

李宪笑着接过,正要饮下,突然一旁的燕青柔微笑说道:“芈妹妹如此心意,陛下也该好好品尝。”话虽平淡,但燕青柔的目光却似乎透着一丝警觉,轻轻扫过芈月。

李宪略一迟疑,微微一笑后,最终还是饮尽了芈月敬的酒。芈月眼中掠过一丝满意的神色,却迅速掩去,脸上依旧带着温婉笑容。

宴会继续,舞乐声更为热烈。

整晚的庆功宴虽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但暗流涌动。芈月的心思复杂,燕青柔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却没有直接表现出来。李宪虽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但他并非无察觉,芈月的举动让他有所怀疑。

夜深之时,李宪带着微醺的笑意回到寝宫,心中却隐隐觉得这场庆功宴中有许多不寻常的地方。他知道,巴蜀的胜利只是大秦争霸路上的一步棋,未来的战事和权谋,远未结束。

李宪刚回到寝宫,换下铠甲,正准备稍事休息,便见案桌上已经放着一封锦衣卫指挥使的密报。信封上火漆封印完好,表明密报未经任何人拆阅。李宪轻轻抬手,拿起密报,微微蹙眉,心中隐隐觉得,锦衣卫指挥使张麟这个时辰送来的消息,定非小事。

他在烛火下拆开密报,目光迅速扫过每一行字。随着内容逐渐浮现,李宪的神色愈加冷峻,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寒意。

锦衣卫指挥使的奏报

奏启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锦衣卫指挥使张麟,谨遵陛下旨意,暗中调查宫中内外之事。今有数事需禀报陛下,望陛下圣裁。

其一,关于皇贵妃芈月之行踪,臣已派遣精锐密探潜入其宫中查探。近来,芈贵妃与外界有诸多隐秘联系,尤其是其与大良造芈启之间的往来尤为可疑。虽表面上二人以宗族关系相称,然臣经过详查,发现芈贵妃在夜深人静之时,频频派遣心腹太监出宫。此事恐与朝堂之密事有牵连,臣不敢贸然断言,然其动向值得陛下密切关注。

其二,臣等日前截获一封来自大乾太子李承晚的密函,密信中所提事宜与芈贵妃有所牵涉。李承晚太子疑似掌握芈贵妃之重大秘密,甚至意图通过此事威胁皇贵妃为其所用。若此密函为真,恐大乾正图谋通过宫内的势力动摇我大秦根基,望陛下早做决断。

其三,宫中太监小丸子自缢一事,臣等调查多日,虽无明确证据表明其与芈贵妃直接相关,然其死前的数日,曾频繁出入芈贵妃的碎玉轩。此人死后,相关证据被一一销毁,臣等虽未能寻得直接罪证,但臣已严加防范,务求进一步查明真相。

其四,巴蜀之战虽捷,然据臣密探回报,巴蜀境内尚有残余叛军与地头蛇势力暗中活动,伺机而动。若不及早清剿,恐滋生后患。臣建议陛下派遣得力将领,彻底清扫巴蜀余孽,以保大秦之治。

其五,吐蕃方面,文成公主和亲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虽暂时安定,然其朝中亲大乾派系蠢蠢欲动,臣等密探已在吐蕃内部设下耳目,若有异动,当第一时间禀报陛下。

臣张麟深知大秦江山稳固,皆赖陛下英明神武,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扫清一切隐患,护我大秦万世基业。

谨奏!

锦衣卫指挥使张麟顿首百拜。

密报首先提及芈月的异动,尤其是与大良造芈启的关系。张麟的话虽然没有直接指证,但李宪心中早已有些猜测。他把手指轻轻敲在信纸上,回忆起最近芈月的举动:她那刻意营造的温柔,以及几次“偶遇”在他面前的场景,似乎都不再显得那么纯粹。他突然意识到,这些或许都在掩盖着更深的目的。

随后,密报中的另一个情报让他更加警觉。关于大乾太子李承晚与芈月的联系,甚至提及李承晚手握芈月的秘密,这让李宪心头一凛。他深知,大乾此时正焦头烂额,如果能在大秦的后宫中埋下这么一颗棋子,对大乾而言无疑是巨大优势。芈月若真与大乾勾结,那此事绝非轻易了结。

读到太监小丸子自缢的部分,李宪一时陷入沉思。虽然这件事看似无头绪,但与芈月联系的越多,疑点便越发明显。死无对证之事,往往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他放下密报,走到窗前,眸光沉沉地望向宫墙外漆黑的夜空。巴蜀的胜利固然大快人心,可朝廷内部似乎早已暗流涌动。吐蕃暂时安抚,大乾暂时无力东顾,但这份锦衣卫的密报提醒他,真正的危机或许并不在外部,而在宫墙之内,甚至就在他身边。

李宪紧握双拳,心中已然做出决断。他知道,此刻绝不能草率行动,否则打草惊蛇。他必须深入调查,稳住大局,尤其是芈月,得看她究竟藏着怎样的阴谋。而大良造芈启的表现,也不可忽视。

“阿吉!”李宪唤来身边的贴身侍卫。

“陛下有何吩咐?”

“传朕旨意,密令张麟加派人手,继续盯紧芈月和芈启的一举一动,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另外,不得打草惊蛇。”

“遵命,陛下!”阿吉领命后迅速退出。

李宪缓步回到案前,再次审视那封密报。心中隐隐有了计划,他必须运筹帷幄,确保大秦稳如磐石,即便风暴即将来临,也要在风雨之前掌握主动权。

他低声自语道:“芈月,李承晚,且看你们如何翻出朕的手掌心……”

李宪放下了后宫的烦扰,暂且搁置了芈月与大乾、楚国的牵连,将这些问题交给锦衣卫全权处理。他心知不论是大乾还是楚国,在当前局势下,暂时没有能力对大秦发起正面冲突。当前最重要的,是巩固大秦在新占领领土上的统治,尤其是西域和巴蜀这两个新纳入版图的地区。

他坐在书案前,摊开一份西域和巴蜀的地图,深思着如何推行土改。这一计划,在北燕推行时,极大地改善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他的统治基础。他深知,土地是帝国的根基,而将土地分给农民,让他们拥有耕地的所有权,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生产热情,也有助于稳定新占领地区的民心。

“阿吉,传政务堂尚书入宫议事。”

“遵命,陛下。”阿吉领命而去。

不多时,政务堂尚书李达进宫,抱拳行礼道:“臣李达拜见陛下,不知陛下召见有何吩咐?”

李宪抬手示意李达免礼,随即直入主题:“北燕的土改计划你熟悉,朕打算将这一计划扩展到西域和巴蜀,如何在这两个地区快速而有效地推行,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李达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一些思路,便答道:“陛下明鉴,西域与巴蜀情况虽不同,但都具备推行土改的潜力。西域自古游牧为主,土地兼并现象不严重,但需要改变当地的经济模式,将他们逐步从游牧转为农耕。巴蜀则是物产丰饶,土地肥沃,但长年为贵族掌控,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果能够合理分配土地,必能极大增强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李宪点点头,表示赞同,随后问道:“具体如何操作?朕需要一个细致的计划。”

李达继续道:“首先,西域地区可以采用‘屯田制’为辅,以‘分田制’为主。将土地分给当地原住民,但同时安排秦军屯田,将兵农合一的模式引入西域,以此确保边境的稳定和粮食的自给自足。其次,在巴蜀,我们需要先清理当地豪强贵族的土地,将其没收并重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可以成立专门的土改委员会,审核土地分配的公正性,同时保护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李宪听后,微微颔首:“西域屯田,巴蜀分田,这的确是符合当地情况的好策略。除此之外,朕还有一层考虑——必须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文化渗透和教育普及,西域和巴蜀虽被纳入大秦版图,但民心未定。朕不单要他们耕种土地,更要他们认同大秦,认同朕的统治。”

李达顿时明白,立刻建议道:“陛下高瞻远瞩,文化渗透与土改并行是最有效的策略。我们可以在西域和巴蜀设立官学,招募当地年轻人进入学堂学习大秦的语言与制度。此外,也可以通过奖赏政策,让当地有识之士自愿加入大秦的官吏系统。”

李宪露出满意的神色,补充道:“还有一点,朕不希望看到豪族反扑。对于那些在巴蜀的贵族,既不能让他们在土改中继续保持土地垄断,也不能直接压制。朕需要一部分忠诚的力量留在他们之中,以防再起动乱。”

李达躬身应道:“臣明白,臣会拟定详细计划,确保既能瓦解旧贵族的土地垄断,又能在必要时利用他们为我所用。”

李宪深吸了一口气,心中已有了全局掌控感。他明白,土改不仅关乎民心和经济,更是强化皇权的重要工具。西域和巴蜀的顺利融入,将为大秦的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就按此计划执行吧,尽快将细则呈上来,朕要在年内推行。”

“臣遵命,必不负陛下所托。”李达退下后,李宪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明白,眼下不只是军事上的胜利,更要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掌控,才能实现大秦的长治久安。

李达恭维过后,便退了出去,李宪却在思索中停住了脚步,心中隐隐感到一个重要问题。他在与李达的讨论中,意识到,文化推广的载体是汉字,而现行秦国的小篆虽然具有美观,但却过于繁琐,不适合快速推行。

“简化汉字,推广文化,这才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李宪自言自语道,随即决定采取行动。

他心中已有了计划,便立刻召见礼部尚书吴翰。吴翰是个极为聪慧且通达事理的人,深得李宪的信任。李宪在皇宫的书房中,见到吴翰时,语气认真:“吴尚书,朕有一事需与你商议。”

吴翰行礼道:“陛下请说。”

“关于文化推广之事,朕认为我们必须要解决汉字的书写问题。”李宪拿起一份已整理好的现代汉字简体版本,缓缓展开给吴翰看,“如今的秦国小篆虽美观,但其复杂程度却限制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朕希望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套简体汉字,以提高百姓的识字率与沟通效率。”

吴翰仔细端详着李宪呈上的简体汉字,心中惊叹于字形的简洁与清晰。他连忙点头:“陛下所言极是,简体汉字的推广不仅能提高书写效率,也能让更多百姓受益,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因此,朕命令你尽快将这套汉字简体版本下发到全国各地,首先让大秦官员熟悉其读写。然后再逐步推广至百姓之中。”李宪继续说道,“推广过程中,要组织专门的培训班,邀请有识之士和学者负责教学,确保简体汉字能够迅速普及。”

吴翰顿时神采奕奕,回道:“臣遵旨。此事关乎国家文化的根基,臣定会全力以赴,安排好各地的推广工作。”

“且慢。”李宪又想起了什么,皱眉道,“在此之前,必须先确保简体汉字的标准化。毕竟不同地区的书写习惯可能会影响推广效果。”

“臣会立即召集各地书法名家,与他们共同讨论和制定汉字的标准,确保简体汉字的统一。”吴翰说道,眼中透着坚定的神情。

李宪满意地点头,心中越发坚信文化推广之路的明晰。他知道,汉字的简化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步骤,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体现。

“再有,推广汉字的同时,还需考虑教育的普及,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百姓真正理解与掌握这套汉字。”李宪补充道,“可否在各地设立官学,引入这套简体汉字的教育课程?”

吴翰立即回应:“这个想法极佳,臣会在推广汉字的同时,策划相关的教育政策,让学堂教授简体汉字,让更多人受益。”

李宪微微一笑,心中一片欣慰:“吴尚书,朕期待你的佳音。大秦的未来,在于你们的努力!”

随着李宪下达命令,推广简体汉字的工作迅速展开,成为大秦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官员纷纷响应,书法名家积极参与,教育的普及逐渐在大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李宪心中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知道,文化的力量将会为大秦带来更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李宪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统治与治理中。为了进一步推广简体汉字及其文化,李宪决定编写《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部经典书籍,并以简体汉字的形式加以传播。他相信,简洁易懂的内容可以帮助更多的百姓学习识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三部书籍的编写。在长安的文渊阁内,书声琅琅,文人们在灯下挥笔疾书,讨论交流,争先恐后地贡献自己的智慧。

“陛下,三字经乃是以简单的字句阐述人生道理,适合初学者入门。”一位年轻的学者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用简体汉字将其编写得更加易读。”

“是啊,简单明了的道理,能够更快让百姓明白,人人都能从中受益。”另一位文人附和道。

“此外,‘百家姓’可以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家族的由来,增强对祖辈的认同感。”李宪点头称赞。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终于在李宪的监督下相继完成,并以简体汉字的形式印刷发放。这一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秦国文人的极大关注与追捧。

在长安的街头巷尾,书店中纷纷排起了长队,文人们争相购买这三部新书,街头小贩们也纷纷开始售卖这些书籍。李宪特意在大朝会上,向群臣介绍这三部书籍的内容和意义。

“这三部书籍,既是教育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朕希望通过它们,让百姓能够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李宪郑重地说。

“陛下所言极是!”一位大臣高声回应,“这一举措必将使得我秦国的文风更加盛行,百姓的素养也会显着提高。”

随着《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推广,李宪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文人们纷纷对他表示感激,认为李宪不仅是一个明智的皇帝,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先知。

“李皇帝真乃识时务之明主,能为国家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有文人感慨道,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若无李陛下,何以有我等的文化底蕴!”另一位文人激动地说道,字句中充满了对李宪的崇敬。

李宪看到这一切,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文化的推广不仅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更能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他坚信,只有当每个百姓都能明白文化的意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随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普及,秦国的文风日益盛行,民众的文化素养也逐步提高。李宪的治国理念开始在百姓心中扎根,而这也为未来大秦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宪站在朝堂上,目光坚定。他知道,要彻底稳固大秦在巴蜀的统治,除了军事胜利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大秦的关怀和温暖。

“朕下旨帝国工程部,务必尽快行动!”李宪的声音如雷贯耳,“派遣工匠携带建筑工具,立即前往巴蜀,为当地百姓建造新式房屋。房屋的设计要与长安和南郑的房屋相同,舒适且实用,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是,陛下!”众大臣齐声应诺,纷纷记录下李宪的旨意。

“此外,各地还需修建水泥路!”李宪继续说道,“水泥路不仅能方便百姓的出行,也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各地之间的联系。要让巴蜀的百姓看到大秦的实力和决心!”

李宪的这一决定迅速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协助落实这一伟大工程。几日后,帝国工程部的工匠和技术人员便在众人的努力下,快速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施工计划。

“陛下,关于新式房屋的设计,我们已选定长安的经典样式,结构坚固,材料环保,能够抵御自然灾害。”一位工匠长激动地报告。

“水泥路的建设则由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后确定路线,确保连接主要的商贸区域与乡村,方便百姓出行。”另一位技术人员补充道。

李宪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务必尽快动工!要让巴蜀的百姓感受到大秦的温暖,让他们相信,选择归顺大秦是明智之举。”

随着工匠们的到来,巴蜀的变化如春风化雨般迅速。工匠们在当地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开始动工建造新式房屋。宽敞明亮的房屋渐渐在田野间拔地而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前来观望。

“你看,这房子真不错,跟长安的一样!”一位巴蜀农民感慨道,脸上洋溢着笑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 马六的四合院日常 青春甜的要命 重生复仇之我在末世有农场 绝美御兽师每天都在发癫开狂暴 律师:拐卖判五年?给我满族抄斩 综影视:她,不走寻常路 一边读书一边修行 萌团一岁半,全家宠上天 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 天际神光 废土采集之觉醒 纠纠缠缠过一生 御兽,以为是病情,其实是天赋 且待本君算上一卦 斩神:代理酒剑仙,开局一剑开天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读书潜修十年,只手镇压黑暗动乱 高武:武是这么练的? 鸿蒙荒炁录 烛照铠甲之重生 四合院:众里寻她千百度 陈宇的七年之痒 我家通历史,开局救助李云龙 废物乡干部竟是京城名少 八岁厅里厅气的我被全网爱戴 重生在剑与魔法世界修仙 首富爸妈被抢,萌崽迷疯大佬全家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僵尸:天赋掠夺 请仙人赴死 生命仅剩十天,请让我从容赴死 发现老婆的人流手术单后,我决定离婚 列国大修士 心死出国后,前女友抛弃白月光跪求我原谅 倾世谋凰 远古时代的悠闲生活 修仙界,没人能管得了白苏苏 手持重火力,我玩转诡异末世! 基因高武时代 绝症封心后,温小姐顶替了白月光 真千金马甲掉光,成京圈第一团宠 只想让女主摆脱渣男的我,竟成了牛头人? 失业准备吃苦,系统安排享福 再一次,靠近吧 东莞岁月 狗力大仙 那就,再活一世吧! 穿越兽世,大蛇他粘人又小气 重生之官途风云 女人不坏 我的功法自动升级 拯救学渣 疯了吧,这个人形凶兽是警员? 登神 这个警官从不加班 开局满级天赋,大婚后我无敌了 超维度玩家 从传奇开始证道成神 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我的建设材料是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