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一群“义士”(2 / 2)
“这买卖划算!”
“荣华富贵!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再抢回来!”
孔修文看到群情激愤,人心可用,满意地点点头。
“大家做好准备,随时北上出发。还有,一定要严守秘密,一旦走漏风声,我们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我等听大哥号令便是!”
朱翊钧一行人来到景阳湖农场。
景阳湖面积不大,方圆不到两平方公里,良田也不多,名义上叫景阳湖农场,实际属于广平湖农场一部分,是它的第二十四、二十五和二十六生产队。
朱翊钧指着前面远处的山岗问:“山岗叫什么名”
广平湖农场场长答:“回皇上的话,那是景阳冈。”
“景阳冈阳谷县景阳冈”
“是的皇上。这里是阳谷县境。”
“三碗不过岗,《水浒传》里武松打虎就是这里啊。”
“回皇上,就是这里。”
朱翊钧猛地回头问:“那广平湖跟梁山泊有什么关系”
“回皇上的话,梁山泊现在就叫广平湖,因为湖边有安山镇和安民山,所以也叫安山湖。”
“广平湖有多大”
“回皇上,黄河南移,鲁西豫东的河流水系全变了样。
八百里梁山泊两三百年间缩小到不足四分之一。
从八百平方公里减小到而今的一百多平方公里。
测绘局测量的具体面积是一百四十九点七平方公里。”
“足足有两个白云湖大。有多少耕地”
“回皇上,有水田四万二千六百七十亩,半旱地四万一千亩。”
“算下来不到白云湖的两倍。”
两个面积大,只是说湖面,但是周围的良田不一定就有两倍多。湖泊边上的农田耕地,跟水况地形有很大关系。
地势过于平坦,也不见得好,因为很容易被湖水漫浸。地势过高,也不好,水源上不去,还是旱地。
围堰填湖
山东本来就缺水,安山湖,南边的南旺湖和昭阳湖,主要目的就是蓄水保证运河水位。国朝两百年来,这几处湖水日渐减少,不要说灌溉农田,连运河水位保障都越来越是问题。
哪里还敢围堰填湖!
朱翊钧继续问:“你们广平湖农场,包括景阳湖分场,去年粮食收入多少,盈利多少”
“回皇上的话,”农场场长信心满满地回答,“广平湖农场去年收稻米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一吨,小麦三千二百八十吨.”
朱翊钧在心里默算一下,“你们水田稻米亩产是五百四十斤,半旱地小麦亩产是一百六十斤,比白云湖农场要差一点。
年盈利多少”
“三十二万四千九百六十圆。”
朱翊钧转头看了他一眼,“广平湖农场有多少人”
“回皇上的话,广平湖农场加上景阳湖分场,有职工四千一百六十七户,合计男女老少一万六千八百七十九人。”
“也就是说,广平湖农场去年每家每户才分到三十九圆盈利。人家白云湖农场,去年每家每户分得五十六圆。”
农场场长额头上有汗水冒出来,连忙解释,“回皇上的话,我们广平湖农场人口多,负担重。
而且我们农场农田比白云湖没有多多少,平均下来,每户的农田比他们还要少。”
“这些客观条件确实存在,但是有困难,要迎难而上。要你们这些官吏干什么的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有没有总结分析过,盈利差在哪里”
场长连忙答:“回皇上的话,我们场部官吏有开会分析总结过,主要是三大块。
首先是经济作物,白云湖农场的菜籽油和油菜籽一项,就收入近十万圆。我们的经济作物甜菜,种植面积比白云湖农场要多,产量也高得多,但是收入要少得多,才不到七万圆。
我们决定今年改种油菜籽.”
“错了!”朱翊钧打断了场长的话。
场长和副场长一愣,周围的徐贞明、张四维、潘应龙、王宗载、陈大科和农垦局局长副局长也愣住了。
错了,哪里错了
场长反应也快,连忙说:“臣愚昧,请皇上明示。”
“白云湖农场经济作物最大头是卖出菜籽油,获利七万多圆。加上油菜籽收入,占了总盈利的一半。
知道白云湖农场为什么有这么高的盈利,而你们却没有”
“臣愚钝!”
“因为白云湖卖的菜籽油是经过他们榨油厂加工过的农副产品,不再单纯是农业原材料,而是经过工业生产,赋予附加价值的工业产品。
你们卖的甜菜,就是农业原材料,根本卖不起价。你们农场有厂吗”
场长摇了摇头。
“一吨甜菜顶多才五圆,那你们知道熬出来的多少钱一吨吗”
场长摇了摇头。
“嘉靖年间京师白的价格,是大米的十五倍,大约是一百斤要十五两银子,折合二十二点四圆。
万历年后,大米在降价,但是白降得更厉害,尤其是北方开始用甜菜榨。
现在一百斤的价格是八圆,一吨白是一百六十圆。
朕记得甜菜的出率是一成五,也就是十五吨甜菜出一吨白,平均每吨甜菜产生十圆六角的盈利,是单纯卖甜菜的一倍多。
此外甜菜榨后,剩下八成五的菜渣,压制后跟豆渣饼一样,用来喂猪牛、喂鸡鸭,是很好的饲料,又是不菲的收入。”
朱翊钧盯着场长,一字一顿地说:“农业,也是需要经营的。
万历新时代的新农业,就是利用科技和工业,给农产品赋值,给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
你现在明白你们跟白云湖农场,差在哪里了吗”
场长连连点头:“皇上,我知道,差在没有把科技手段,还有工业生产好好利用上。”
朱翊钧点点头,转头对徐贞明等人说:“还要多看看啊。下一站哪里”
“皇上,是南旺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