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5)(1 / 2)
跋扈(5)
三位监国的亲王重臣达成一致的态度之后,命刑部与大理寺、锦衣卫合力,紧锣密鼓地查证。
刑部的人,因着前任尚书砍头示众、左右侍郎丢官罢职,看到顾月霖就胆儿颤,眼下自然是时时刻刻瞧着首辅的脸色行事。
锦衣卫就不用说了,如今在沈星予麾下,以前数年却是李进之和君若的手下,他们先后三位上峰,出事的时候是首辅及时搭救并为之报仇,自是以首辅马首是瞻。
这一层层的新缘就故,京官都看得明白,倒不觉得怎样,以往不也是这样么?首辅如今再强横狠辣,也没主动找过谁的茬,那些打心底服他的人亦如此。
但是,轮到都察院,看法便是大相径庭。
左都御史尹同真的慌了也急了,他平时自然不能指望十三道御史台时时效力,副手不过六人,这次案子,一下子就弄掉了他两个公务上的帮手,换了谁能坐得住?
尹同径自去找顾月霖。
其时的顾月霖身在兵部,他还领着兵部尚书的差事,平素白日不是在内阁,就是在兵部理事。
兵部尚书的公事房,按规制布置,宽敞气派得很,无形中透着肃穆。
尹同随小吏走进公事房,站在中央的位置,笑呵呵拱手一礼,“下官见过顾阁老。”
顾月霖眉眼不擡,“坐。上茶。”
“不敢,下官有要紧事与首辅说,不知首辅是否得空。”
顾月霖摆手遣了小吏,视线仍旧不离公文,“说。”
尹同以往自然少不了与首辅打交道,亲眼见过首辅真正繁忙时的阵仗,更曾见识过首辅一心二用、三用的情形,没办法,皇帝交付的差事多,人家的确没工夫跟谁闲扯打太极。
是因此,尹同开门见山:“下官不明白,阁老因何大张旗鼓查办御史内讧一案?”
“何意?”顾月霖提笔批示公文,语气淡淡。
尹同娓娓道:“阁老必然深知,都察院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之权,地位高于刑部与大理寺,而今几名御史内讧,查办是理所应当,首辅却为何将都察院晾在一边,交由别的衙门查办?阁老是信不过都察院的立身,还是质疑都察院被历代帝王再三肯定的地位?”
“一说话就给人扣帽子的臭毛病,何时能改?”顾月霖手中的笔仍旧平稳有力,语气却已不耐烦。
尹同哽了哽,忍着气道:“不论言辞是否有过激之处,还请首辅给个说法。”
“我若是你,要担心的绝非劳什子地位,而是会不会被小人拉下水。”顾月霖手中的笔移开,另一手拉开公案的一格抽屉,取出一摞誊录的供词,抛到尹同脚下,“自己看。”语毕继续批示公文。
尹同望着跟前的纸张,气得想骂娘。就不能唤个人递给他么?要他弯腰捡起来,不是羞辱他么?
气归气,想到对方意味深长的言语,还是弯腰捡起纸张,凝神阅读。
看到中途,他已是气得要炸了。
小人!那几个小人!
招供就招供,扯他做什么?!
扯他也算了,为什么要断章取义,污他不敬今上、妒忌魏太傅、顾首辅?为什么不将前因后果一并说出,只挑那些容易引起误会的言辞?假如顾月霖借题发挥,他也要被唤到大堂上自证清白。
难道他什么时候梦游过,挨家刨过他们的祖坟不成?
那几个畜生!
尹同握着纸张的手越来越用力,直到微微发抖。
良久,他艰难地道:“下官……下官御下不严,有失察之罪,朝廷降罪之前,恳请闭门思过,求首辅大人成全。”
他不管了,撂挑子了。
“上折子。”顾月霖说。
“是。”
当日,尹同递出请罪折子之后就病了,告假后闭门谢客,等着皇帝给他折子的批示。
终归是二品大员,就算皇帝给了监国的三人任免的权利,三个人也不会对他用,给他应有的一份尊重。
归根结底,尹同最大的错误是盲目护短儿,下属但凡出点儿什么事,不管对不对,他都先无条件地维护,因为太好面子,不允许自己掌领的衙门闹出丑事,为此,一次次被右都御史牵着鼻子走。这方面而言,是个分外看不开更看不清的人。
*
早已被收监时时接受讯问的钱、王、廖三名御史,把个朱御史恨得咬牙切齿,不明白他何以放弃自尽成仁的机会,反倒搜罗了他们那么多罪证,做了御史台第一叛徒。
但他们也知道,仕途已到尽头,查案的人并不只针对本案下手,还在查他们私下里有无作奸犯科之举。这一查,他们势必成为下一个朱御史,挨骂是必然,此生再也擡不起头。
同样处境的左佥都御史□□年,日夜提心吊胆。要知道,他背地里做过的一些事,一旦浮出水面,下场便不好说了。按以前对言官从宽处置的情形,不过丢官而已,在如今,却是首辅始终过问督促,破例将他从重处罚,三代不可进官场也未可知。
而他们的情绪,比起他们这个团伙的头目,右都御史范承谟,便是小巫见大巫。
↑返回顶部↑